舟山舟渔子弟学校

阅读:8
单位介绍

学校优势

1.

有舟渔40多年积淀的宝贵的办学经验作基础。

2.有一支团结、敬业、安贫乐道、稳定的教师队伍。

3.临城中心城镇的建设和浦西的开发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4.学校脱离企业办校模式,特别是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支持,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学校面临的困难

1.生源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学生的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缺失,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

2.特点不明显。如何凸显学校个性并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窗口学校尚需深入总结和探

索。

3.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缺少,名教师的引领功能欠缺。

面对竞争激励的教育市场,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办出学校特色,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我们在对舟渔优良的办学传统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校本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本三年规划。

到2008年使我校成为管理人文化、教学规范化、设施现代化、办学特色化的九年一贯制窗口学校。

总的举措:调整思路,深化改革,内固根本,外树形象。

2005年9月—2006年7月:加快学校硬件的更新步伐,学校的常规管理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建成一支团结、敬业、善研、创新的教师队伍,争创具有人文教育特色的三星级示范学校。

2006年9月—2007年7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成一支职业道德高尚、爱岗敬业、教学风格明显的教师队伍,办学效益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和赞誉。

2007年9月—2008月7月:进一步拓展校园文化内涵,造就一批教学教研骨干,基本完成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学校成为办学特色化的九年一贯制窗口学校。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及专业成长:

至2008年,本科毕业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30%的教师基本完成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争取3%-5%教师进入市名师工程行列。全体教师互相合作,团队意识强。

1.强化服务意识,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打造学校形象,让学生家长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

2.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理论的学习讨论,案例分析、移情体验等活动,引导教师真心实意地爱护、欣赏、指导每一个学生。努力让学生“喜欢我的为人,喜欢上我的课,喜欢与我交朋友,喜欢与我研究问题”,以爱育爱。

3.共同打造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团队精神。使学校给教师带来一份欢乐的心情,促使人人走向成功。

4.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引导教师将工作和实现自我价值相联系,在工作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做一个成功、快乐的教师。

5.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建立教师学习制度,每学期教师学习两本左右教育方面书籍,并做好笔记。设立教师论坛,使学习成为一种环境,一种对话。

6.搭建舞台,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使更多教师参加课题实验,鼓励教师发表论文及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及学历超达标培训。力争在2008年本科毕业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

7.建立一个动态的、持续性发展的、能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教师培训体系,进一步探索课堂改革的校本培训模式,解决教师在课堂改革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和困惑,使教师尽快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8.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通过青年教师论坛、教学沙龙、网络交流等形式及通过“引路子、结对子、树样子、压担子”,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

德育工作:

通过三年的探索,完善德育管理体系和学校德育规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抓德育内容序列化。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精神(举止文明、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的一代新人。

▲一二三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

▲四五六年级: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七年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观念和法制观念;养成合作、勤奋的良好学风。

▲八年级: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初具民主意识,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养成远志、笃学、合作、勤奋的良好学风。

▲九年级:培养学生具有民主法制观念,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道德、情操和价值观。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健全德育管理网络化系统。完善班主任队伍的选拔,考核和德育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的待遇。通过举办德育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培养一支能言传身教、善因势利导的德育工作队伍。

2.充分发挥情感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营造和设计能触动学生心灵的人文教育环境,通过开展“读书节”等活动让学生耳濡目染、在“动情”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德性,在“动情”中内化道德规范,从点滴小事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3.组织学生开展与校园生活紧密相联的德育活动(如将班级纪律、卫生、爱护公物、节约用电等项目设专职人员,让学生自主管理),以期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办好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让全体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5.建立并完善少先队及团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团队干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通过“文明班”以及三好生、少先队员的评选,逐步形成积极向上、自我发展、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新课程的实施:

通过三年的实践至2008年,力争使课程建设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化,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

1.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校本课程。如安排阅读课,通过阅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坚持评价的教育性和评价的民主性。进一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建立从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完整、科学、系统的电子档案,逐步形成利于学生发展的,可操作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继续转变教学观念,将探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聚焦课堂教学,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抓好特长培养,加大体艺工作力度,开办各类兴趣班,以“快乐周末”为载体,以每学年举办的艺术节为平台,让每一个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气质。

教学与教科研

初中三年巩固率和毕业率达到100%,中考各项指标达到并超过市属同类学校。通过三年的努力,学科质量稳步提高。教科研形成市级、校级、个人三级课题网,培养一批校级教科研骨干。

(1)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质量分析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继续加强常规教育的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尝试“理念+说课+评课”的研训一体化模式,并将这种形式推广到教研组活动中去,逐步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小学部和中学部两个学部要通盘考虑,要做好中学工作小学是关键是基础。特别要继续做好两个学部间的衔接工作,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探索做好学部间的平衡和权重的新路子,真正做到学部的无缝对接。

(4)成立学校的教科室,加强对学校各类课题的指导和管理,发挥教科研的功能,使科研促教研,教研促教学,教学促质量。

教育信息化工程

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施无纸化办公,90%以上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中、高年级学生能运用现代化信息交流工具进行学习和交往。完成学校的网页制作,部分班级和教师有自己的网页。每个起始年级配备多媒体电教平台。

(1)加强信息技术的设施投入,完成校园网络工程,使网络做到室室通,班班通。

(2)继续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技术的提高培训,鼓励教师参与有关信息技术的课题实验。探讨基于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和评价模式,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建好学校网页,使网站成为家长、社会了解学校的窗口,便于教师远程学习办公。

环境和设施建设

合理安排预算,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力争在三年中完成学校运动场地的改造,完成部分功能教室及办公室的改造,使校园环境布置更加合理。按国家教学仪器配备目录I类配置好图书、实验仪器及音体美器材,启用图书管理系统。建设学校闭路电视系统,积极筹建一幢综合科教楼。规范校产管理制度,倡导节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学校管理

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健全规范的学校教育管理保障系统。增加学校内部活力,限度地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实现学校管理的人文化、民主化、科学化,形成精简、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作风。

(1)广泛宣传,创设学习氛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努力使舟渔学校向“学习型组织”方向发展,做到领导班子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广大教师真心认同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价值取向。

(2)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通过设置校务公开栏及校长信箱等形式,使全体教职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学校管理,形成教职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民主化管理体系。

(3)积极稳妥推行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重新修订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条例、岗位职责更趋合理,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4)认真贯彻落实安全责任制,学校收费“一费制”,开源节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加快学校的发展步伐。

三年规划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要达到具体的目标,还需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有全体教师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舟渔子弟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
此页是<舟山舟渔子弟学校>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